一、概况 研发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以强化我公司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形成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所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不断推出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等为目的而组建的。主要任务是面向我所的齿轮专业,开展1)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2)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与执行; 3)所级重大新产品研发等;4)人才培养与储备等。 2005年以来,研发中心申报国家、省、市等科研项目70余项,获准立项26项,总资助经费3900万元,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8项,申报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获得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60多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4名等。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高参数、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齿轮传动设计制造技术; 2)新型机电液复合精密传动理论与综合控制技术; 3)特殊齿形齿轮及新型齿轮传动设计、制造技术。
三、开发的主要产品 1)兆瓦级风电齿轮箱 近几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部、河南省、郑州市等相关科研课题8项。通过对兆瓦级风电齿轮箱关键设计制造技术的系统研究和系列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分析技术。开发了国内首套风电齿轮箱设计分析软件,申报相关专利6项并获得授权,发表论文22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等。 开发的产品主要有:750kw——2.0mw风电增速箱、1.5mw和2.0mw偏航减速器、1.5mw和2.0mw变桨减速器等。 2)百万千瓦级核电循环泵行星齿轮箱 自2006年开始进行大型核电站循环泵齿轮传动装置的研发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郑州市相关研究开发项目3项。通过对核电站大型行星齿轮箱的设计制造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采用高功率密度、立式、双浮动、双斜齿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出了核电站涡壳水泥循环泵用高可靠性行星齿轮箱,掌握了全套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混凝土涡壳循环泵系统国产化项目为依托所开发的6100kw样机2008年11月通过了国家能源局和机械工程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验收,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标福建福清和浙江方家山各4台海水循环泵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生产任务,实现了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循环泵齿轮传动装置的国内化。 已开发的产品有: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海水循环泵立式行星齿轮箱(功率6100kw)、福建福清核电站海水循环泵立式行星齿轮箱(功率6500kw)、浙江方家山核电站海水循环泵立式行星齿轮箱(功率5600kw)等。 3)大模数齿轮齿条升降装置、试验装置 大模数(mn>40)齿轮齿条广泛应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和升船机等海洋石油开发和交通运输中。通过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速、重载、精密机械传动系统关键技术研”中“特大模数齿轮齿条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完成了特大模数齿轮齿条数控火焰切割设备的技术改造、特大模数齿轮齿条热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及硬化层组织特性分析及特大模数齿轮齿条传动副行业标准的制定等工作,解决了目前国内模数超过70mm没有行业标准,缺乏基础数据等问题,掌握了大模数齿轮齿条的关键设计制造技术。通过承担国家04重大专项“三峡升船机铸造齿条大型试验装备开发及质量评定”课题,研发用于对三峡升船机升降系统的大模数、大尺寸齿条进行质量评价及测试的“大模数齿条模拟试验装置”,以对三峡升船机大型齿条进行可靠性、质量评定及测试,也可以为其它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相关装备制造提供试验测试服务。 4)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齿轮调速装置 2009年承担了科技部院所基金项目“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齿轮传动装置研发”,现已完成6000kw、9000kw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齿轮调速装置的详细设计工作,正待寻求用户。
四、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1)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实验室 2008年,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建设,2010年9月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验收(中机联科[2010]372号)。 2)机械工业齿轮传动工程研究中心 2008年,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建设,2010年9月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验收(中机联科[2010] 373号)。 3)河南省“齿轮传动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2012年,由研发中心组成的“齿轮传动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获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4)郑州市“齿轮科技创新团队” 2009年,由研发中心组成的“齿轮创新”团队获郑州市首批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